照壁,也叫影壁,有内影壁,也有外影壁。内影壁建于院内,正冲大门。外影壁,建在大门以外,也直对大门。中国人喜欢四面围合式院落,不喜欢别人把家里看透了,用影壁遮挡一下。还有传说鬼不会走弯路,影壁可以挡住鬼的骚扰。此外,还有一些风水方面的说法。在中国古代,无论贵贱公私建筑,都要建造影壁,就连衙门、寺院、道观也要建造影壁。 中国人喜欢龙,用龙纹作影壁装饰由来已久,龙的数量也不一样,古代龙壁有一龙壁、三龙壁、五龙壁、七龙壁、九龙壁,其中以九龙壁最为尊贵。 龙本来是一种民间信仰,后来逐渐被皇家霸占,成为皇家文化的一部分。龙逐渐被视为皇权的象征,皇帝又被称为真龙天子,皇帝的龙袍、居所上都要有各式的龙纹,以显示其威严。故宫是皇宫,是一个龙的世界,影壁当然也少不了龙。在中国人的观念中,九是最大的数字,九条龙也意味着是最高的数字,代表皇家的尊严。中间的黄龙为正龙,直面观者,由这条龙向两侧数都是五条,共同构成“九五”这一皇家权威数字。 故宫九龙壁位于紫禁城宁寿宫区皇极门外,南三宫北面,乾隆三十七年(1772年)建造,为高浮雕,部分龙身高出平面20多厘米,立体感很强。工匠们先用琉璃分块烧造,然后再拼装在一起,正面共用270块琉璃构件。故宫九龙壁为庑殿顶,是最等级的屋顶,一条正脊,四条垂脊。下部是须弥座,屋檐为仿木斗拱结构,全部都是琉璃构件。以黄龙为中心,向两侧依次是蓝龙、白龙、紫龙、黄龙。九条龙姿势各异,十分矫健,动态十足,似有破壁而出的态势。为单面九龙壁,依南面的宫墙而建,长29.4米,高3.5米。上部为祥云纹,下部是图案化的水纹,背景是蓝色山崖纹饰,极富装饰性。这些龙有升龙和降龙,每条龙都在戏火焰宝珠。这些琉璃构件颜色饱和度高,十分鲜艳。 除了故宫九龙壁以外,还有两处九龙壁,合称三大龙壁。北海有一处九龙壁,长25.5米,高6.9米,长度要小于故宫九龙壁,但是比故宫九龙壁高了将近一倍,精致程度也一点不差。最为独到的是北海九龙壁为双面九龙壁,正背两面共有18条大龙,加上屋脊、龙砖等处的小龙,共计635条,远远多于故宫九龙壁。 山西大同明代王府是朱元璋十三子朱桂的府邸,也有一个九龙壁,为单面九龙壁,规模最大,长45.5米,高8米,是北海九龙壁长度的一倍,故宫九龙壁长度的1.68倍,高度是故宫九龙壁的两倍,整个壁面用426块琉璃组合而成。时代也最早,是明洪武二十五年至二十九年(1392-1396)建造,比故宫九龙壁早了380多年。 三处九龙壁整体建筑风格差别不大,都是庑殿顶,仿木斗拱屋檐,龙的造型基本一致,只是细节有差别。大同九龙壁龙身比故宫九龙壁的龙身胖一些,龙爪为四爪,故宫、北海九龙壁的龙爪为五爪。大同九龙壁龙身一侧包括龙腿的龙鳞基本是上下三排,故宫、北海九龙壁龙身、龙腿的龙鳞基本和鱼鳞一致,没有分为上下三排。与故宫九龙壁一样,大同九龙壁也是黄龙居中,但是两侧相邻的是白龙,而故宫九龙壁居中黄龙两侧都是白龙,其他龙的颜色也有区别。北海九龙壁龙的排序与故宫九龙壁基本一致。由此可以看出,故宫九龙壁对大同九龙壁的继承是明显的。九龙壁的格局应该在明代基本形成,清代加以沿袭。 故宫九龙壁从东数第三条是一条白龙,龙身后腹部缺了一块琉璃,可以明显看出是用木头补上的,现在木头已经退色,露出了木头的本质。传说乾隆皇帝给出的建造时间十分紧迫,要求颜色不能有偏差,工匠们紧赶慢赶终于按时烧造完毕,但是一位小工不小心摔碎了一块白色琉璃,眼看就要耽误工期,工匠们十分紧张,这时有一位工匠出了一个主意,用一块楠木刷上白漆,安在上面根本看不出来。就这样总算蒙混过关。 现在,九龙壁这种独特的建筑形式成为人们游观的重点,人们更多的是看它的外观美。细细想来,建在这样的建筑耗费的人力、物力可想而知,也只有皇家才可以承担这样的费用,也只有皇家才能享受这样的规格。皇家对仪仗威严的追求远远超出了对功能的追求,也正是这种高规格的追求,催生出了很多典雅、高贵的艺术与文化,让后人得以瞻仰和欣赏。